又是一年一度金榜题名时,无数高考生再度从今年扬帆起航。
但是在这之前,报考志愿成为了一个大难题。众所周知,上大学分为考和报,要考好是靠着平时的累积和学习,要报好,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。
毕竟考好要靠自己,报好却要凭借天时地利人和,都说“以低分博高校”,但是都是听过没见过。因此一到报志愿的时候,全体高考生家长就开始头大。
孩子要是考得好,就想在好大学中报上一个好专业。
孩子要是考得差,那么更希望能够走一走专业的途径
让孩子能够跻身好学校。虽然说这种焦虑一直存在,但是大面积铺陈在高考生家长面前,还是这几年。这背后,自然有不少的报考机构在推波助澜
时不时用用黑手。也就是在这种焦虑的传播下
一出成绩,家长们就开始找报考机构了。
而家长们大需求,自然拓展出大量的报考机构,光今年的前五个月,就新增了320家志愿报考公司。说起来,面对一千万的考生市场,这些机构的数量似乎并不够瞧。
但是就这么几家公司,花上几分钟
就可以从学生家长的口袋里掏出成千上万的人民币。
这些机构虽然看起来和教育有关系,但是它和教育的逻辑不一样,教育公司搭得是一个长线过程,但是报考机构是短线的
往往就是报考前的几天,最为火爆。报考机构只要打出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牌子,就有无数家长趋之若鹜,据说某机构最高阶的“一条龙”服务,价格在10万左右。
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价格,
目前市面上一对一报考的价格大部分在6000元到5万元左右。
如果说家庭负担不起,那么还可以花几百块钱购买“资料卡”,这资料卡无非就是网络上信息的集合,但是就是靠着信息差,还是有很多家长会购买“资料卡”。
不管是大钱还是小钱,报考机构都不会放过。
根据相关统计,这些机构就只靠报考前的这几天,就可以净赚3000多万,比不少实业都赚得多。
可是我们不得不想一个问题,报考机构真的有用吗?
曾经有记者卧底报考机构,发现很多所谓的“报考老师”都没有上过大学,他们通常只接受过4天,价格为5000块的报考培训。
这些问题摆在大家眼前,高考报考师的能力似乎很让人担忧。
其实“报考师”这个专业本身是有益的
因为他们可以起到一个信息整合的作用
毕竟很多家长和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就像法律界的那句话,法律都是免费的,但是依旧需要律师。
报考师其实起得作用就是“律师”的作用,分析整合加“赢志愿”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高考报考师是有必要的,但是目前市场还是一个混乱期,很多不专业的人在里面趁机捞钱。
这就要求国家进一步监管,以及家长们一定要擦亮双眼,货比三家
不要完全信任报考师,多和学校老师交流。
以免辛辛苦苦花了钱,结果被“报考师”们忽悠成小瘸腿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qim13.com/1123.html